乳頭混淆指的是寶寶習慣於從奶瓶吸奶後,對親餵乳頭產生排斥或吸吮困難的現象。這種情況會導致寶寶在親餵時嘴巴張得很小,或只咬住乳頭前端,造成媽咪疼痛、乳頭破皮,甚至寶寶完全拒絕親餵。
乳頭混淆對乳汁分泌量及親餵的影響主要有:
-
乳汁分泌量下降:寶寶若因乳頭混淆而拒絕親餵,媽咪若未能定期擠乳,乳頭刺激減少,會導致乳腺分泌乳汁的量下降。乳汁分泌依賴寶寶吸吮的頻率與強度,親餵時寶寶吸吮能有效刺激乳腺,維持乳汁產量。
-
親餵困難與疼痛:寶寶吸吮奶瓶時吸力較輕且奶流穩定,回到乳頭吸吮時可能因吸吮方式不同而感到困難,導致吸吮姿勢不正確,造成媽咪乳頭疼痛、破皮,影響親餵意願與效果。
-
親子互動受影響:親餵不順利可能使媽咪感到挫折,寶寶也可能因吸吮不適而抗拒親餵,影響母嬰親密關係。
預防乳頭混淆的建議包括:
-
生產後前兩週盡量避免使用奶瓶與奶嘴,保持寶寶吸吮乳頭的習慣,促進乳汁分泌與親餵順利。
-
若需瓶餵,建議使用擠出的母乳,並由爸爸或其他家人負責瓶餵,減少寶寶對奶瓶的依賴。
-
定時親餵或擠乳,保持乳頭刺激,避免乳汁分泌量下降。
-
給予寶寶足夠時間適應親餵,並保持耐心與包容,逐步改善乳頭混淆狀況。
總結來說,乳頭混淆會造成親餵困難與乳汁分泌量下降,透過適當的預防與調整餵養方式,可以減少其負面影響,促進母嬰健康與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