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推薦的6種家庭語言訓練方法,主要著重於親子互動與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刺激,以下整理自專業語言治療師的建議:

  1. 細心觀察並予以同理
    當孩子用非口語方式(如哭聲、表情、手勢)表達需求時,家長需耐心觀察並給予同理,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這有助於建立安全感與語言表達的信心。

  2. 耐心等待孩子表達
    孩子在組織語言時需要時間,家長可在心中默數10秒,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與回應,避免急於打斷或替孩子說話。

  3. 提示與示範
    若孩子無法清楚表達,家長可以適時給予語言提示或示範正確的說法,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4. 做孩子的旁白
    家長可以將自己或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用語言描述出來,讓孩子透過聆聽豐富的語言內容,學習新的詞彙與句型。

  5. 多樣且大量的聲音刺激
    提供孩子多元且豐富的語言環境,如講故事、唱歌、聽有聲書或廣播劇,讓孩子在聽覺刺激中提升語言理解與想像力。

  6. 創造語言互動機會與累積成功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機會與孩子互動,鼓勵孩子嘗試表達,並給予正向回饋,幫助孩子累積語言使用的信心與成功感。

這些方法強調的是在家庭環境中透過自然且有意識的互動,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並且需要家長持續耐心與陪伴。此外,透過遊戲、故事聆聽等活動,也能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