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手術過程與術後疼痛如下:

剖腹產手術過程

  1. 術前準備

    • 產婦需禁食禁水約8小時。
    • 進行麻醉評估及例行檢查,簽署手術同意書。
    • 進入手術室後,施打麻醉(多為脊椎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產婦意識清醒但下半身麻醉無痛感)。
    • 剃除手術範圍毛髮並消毒,放置導尿管以利排尿。
  2. 開刀取出胎兒

    • 醫師從下腹部橫向劃約12公分切口,依序切開皮膚、筋膜、肌肉及腹膜層,進入腹腔。
    • 再切開子宮壁,進入子宮腔,切開絨毛膜與羊膜,將寶寶取出並剪斷臍帶。
  3. 縫合傷口

    • 清理子宮腔內血水與胎盤後,依序縫合子宮內膜、肌肉層、漿膜層,再縫合腹膜、肌肉筋膜、皮下脂肪層,最後縫合皮膚,約縫合7層。
    • 縫合後擦乾淨血水與羊水,貼上防感染敷料。
  4. 術後觀察

    • 產婦會被送入恢復室觀察生命徵象與麻醉反應。

術後疼痛情況

  • 手術中無痛感:因為施打麻醉,剖腹產手術過程中產婦幾乎不會感覺疼痛。
  • 術後疼痛明顯:隨著麻醉消退,手術傷口的疼痛會逐漸出現,且因子宮收縮也會引起疼痛,這種疼痛通常較強烈且持續,恢復時間較長。
  • 疼痛管理:醫療團隊會提供止痛藥物與護理指導,幫助產婦減輕不適。
  • 與自然產比較:自然產疼痛集中在分娩過程中,產後疼痛較少且恢復較快;剖腹產則是手術傷口疼痛持續較久,恢復期較長。

總結來說,剖腹產是一個有計畫的外科手術,手術過程中透過麻醉避免疼痛,但術後因傷口及子宮收縮會有明顯疼痛,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