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婉如基金會的保母服務品質與管理機制主要透過「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現稱「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來實現,具體內容如下:
-
服務起源與目標:自1999年起,基金會在社區開辦保母培訓班,招募有意成為保母的婦女,進行專業訓練,並嚴格篩選把關,目的是讓家長能在居家附近找到安心且專業的保母,減少托育路途奔波及對不當托育的焦慮,同時鼓勵婦女二度就業。
-
管理機制:基金會與台灣公共托育協會合作,接受各縣市社會局委託,建立保母輔導及管理的支持系統,從而形成結構化的保母制度。2016年起,原「社區保母系統」更名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持續為親子及保母提供支持服務,並推動保母制度的法治化與制度化。
-
服務流程:
- 家長透過網路或電話向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預約登記。
- 工作人員確認家長需求並協助媒合合適的保母。
- 家長與保母進行面談,溝通托育理念與需求,決定是否合作。
- 雙方簽訂托育契約並回報中心。
- 托育開始後,中心安排訪視人員定期訪視,關心托育狀況,確保服務品質。
-
品質保障:透過系統性的培訓、篩選、契約管理及定期訪視,基金會確保保母托育品質維持在一定水準,並保障家長與保母雙方權益,讓托育服務更具制度化與專業化。
總結來說,彭婉如基金會透過專業培訓、嚴格篩選、系統化管理及持續輔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保母服務品質與管理機制,並推動成為國家政策,為社區托育提供安全、專業且便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