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針對症狀進行緩解和維持生命徵象穩定。以下是腸病毒感染的支持性治療方法重點:

支持性治療方法

  • 水分與營養支持
    對輕症患者,主要給予充足的水分補充與適當營養,避免脫水,並觀察病情變化,多數患者可自行恢復。

  • 退燒與舒緩症狀
    針對發燒、口腔與喉嚨痛等症狀,採用退燒藥物及臥床休息,飲食宜選擇軟質或流質食物,減輕不適。

  • 嚴密監測與加護治療
    對於病情可能惡化或出現重症症狀(如心肌炎、腦炎、敗血症等),需嚴密監測生命徵象,必要時轉入加護病房,維持呼吸道暢通、提供換氣協助及維持循環功能。

  • 免疫球蛋白治療(IVIG)
    對於新生兒或重症患者,若出現急性腦炎、腦脊髓炎、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敗血症候群等嚴重併發症時,可考慮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但其療效尚無定論,且多為臨床經驗指引。建議劑量為1 gm/kg,靜脈滴注12小時一次,必要時可重複給藥。

  • 感染控制與衛生管理
    注意病患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的處理,並在接觸後立即洗手,防止病毒傳播。

治療重點總結

  • 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 輕症患者重點是水分與營養補充、症狀緩解
  • 重症患者需加護治療並考慮免疫球蛋白
  •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轉診治療
  • 加強感染控制措施,防止病毒擴散

總之,腸病毒感染的支持性治療主要是維持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緩解症狀,對於重症患者則需積極監護和適時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