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糞口傳染:病毒存在於患者的糞便中,透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物品而感染。患者痊癒後,病毒仍可隨糞便排出長達8到12週,持續具有傳染力。
  • 呼吸道飛沫傳染:患者咳嗽、打噴嚏時,飛沫中含有病毒,經由空氣或近距離接觸傳染給他人。
  • 接觸傳染: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水泡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玩具等物品,也可能感染腸病毒。
  • 無症狀帶病毒者:約有50%至80%的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卻能不自覺傳播病毒,增加防疫難度。

腸病毒的防疫重點包括:

  • 勤洗手:尤其在接觸幼兒、換尿布、如廁後及餐前,徹底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 環境清潔消毒:定期清潔玩具、桌面及公共設施,避免病毒透過接觸傳播。
  • 避免密切接觸:發病期間避免帶病童到公共場所,減少病毒傳播機會。
  • 教育宣導:提升民眾對腸病毒傳染途徑及重症前兆的認知,及早就醫。
  • 注意症狀監測:發病前幾天即有傳染力,且病後仍可長期排毒,需持續注意個人衛生與隔離措施。

由於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或疫苗能完全杜絕腸病毒感染,防疫工作以良好衛生習慣養成及環境管理為主。


總結表格:腸病毒傳染途徑與防疫重點

傳染途徑 防疫重點
糞口傳染 勤洗手、環境清潔消毒
呼吸道飛沫傳染 避免密切接觸、戴口罩
接觸傳染 清潔玩具及公共物品
無症狀帶病毒者 教育宣導、症狀監測

以上措施能有效降低腸病毒的傳播風險,保護幼兒及社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