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是否需要早療,主要是透過觀察孩子的發展狀況是否符合同齡兒童的發展里程標準,並結合專業評估來確認。以下是判斷標準與早療評估流程的重點: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需要早療?
-
發展遲緩的危險因子:若孩子有以下情況,家長應特別注意並考慮早療評估:
- 早產(尤其未滿32週)或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
- 先天性染色體異常
- 母親孕期有不良狀況(如抽菸、喝酒、胎心音異常)
- 腦部疾病或受傷(如智能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
- 家族有相關病史或家庭環境不佳(如弱勢家庭)
-
發展里程觀察:家長可參考兒童發展手冊或發展里程表,觀察孩子是否達到同齡應有的發展標準,例如:
- 眼睛追視物品、伸手抓東西、疊積木、語言表達等能力
- 若孩子在語言、認知、社會互動等方面明顯落後,可能需要早療介入
-
行為與學習表現:如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說話不清楚、不願與人互動、學習障礙、走路不穩等情況,也建議儘早尋求專業評估
早療的評估流程
- 初步醫師檢查:由復健科或兒科醫師進行初步評估,判斷是否有早療需求。
- 多專業團隊評估:包括復健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及相關治療師,進行聯合評估,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
- 訂定療育計畫:根據評估結果,擬定個別化的早療方案,針對孩子的弱項進行訓練與輔導。
- 持續追蹤與調整:療育過程中持續監測孩子的進展,適時調整療育內容。
早療標準簡述
項目 | 一般兒童發展里程 | 可能需要早療的指標 |
---|---|---|
眼睛追視 | 1~3個月 | 超過6個月仍無法追視物品 |
抓握能力 | 2~6個月 | 超過11個月仍無法伸手抓物 |
語言表達 | 10~23個月說出第一個字 | 超過36個月仍無法說出有意義的字 |
社會互動 | 會用手勢表達需求 | 超過30個月仍不願與人互動或表達需求 |
行為表現 | 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 | 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行為問題 |
若孩子在上述多項發展指標明顯落後,建議儘早進行專業評估及早療介入。
總結:家長可先透過日常觀察及發展里程表判斷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的跡象,若有疑慮,應儘速帶孩子至復健科或早療中心,由專業團隊進行全面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安排適合的早療服務,幫助孩子獲得最佳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