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營養需求是每位父母最關心的議題,而鐵質是寶寶健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在1歲以下的寶寶,缺鐵的風險更容易被忽視,卻可能對寶寶的成長造成深遠的影響。


我經常遇到家長詢問:「我的寶寶會不會缺鐵?母乳餵養的寶寶需要額外補鐵嗎?缺鐵會帶來什麼問題?」


今天,我將為大家剖析寶寶在1歲前是否缺鐵,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和處理。




鐵對寶寶的重要性


鐵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主要負責攜帶氧氣的血紅素合成,以及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與腦部發育。


對於成長快速的嬰兒來說,鐵質更是格外重要,因為嬰兒的腦部發展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特別迅速,若缺乏鐵質,可能導致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受到影響。


此外,缺鐵性貧血也可能降低寶寶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寶寶的鐵來源:天然儲備與飲食


  1. 胎兒期的鐵儲備
  2. 寶寶在母體中透過胎盤從母親那裡獲取鐵質。大部分健康的足月嬰兒出生時體內儲備的鐵量足夠支撐其前4到6個月的需求。然而,早產兒或出生體重偏低的嬰兒,由於儲備不足,更容易面臨缺鐵的風險。
  3. 母乳與配方奶的鐵含量
    • 母乳餵養:母乳雖然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但其鐵含量較低(約0.2-0.3毫克/公升)。不過,母乳中的鐵吸收率高達50%,對於足月出生的寶寶而言,前6個月通常能夠滿足需求。
    • 配方奶餵養:市售嬰兒配方奶通常會添加鐵質,其含量遠高於母乳(約4-12毫克/公升),但吸收率僅約10%。因此,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較少出現缺鐵的情況。
    1. 添加副食品的時機
    2. 當寶寶滿6個月後,僅依靠母乳或配方奶已無法完全滿足其鐵質需求。此時應開始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如強化鐵質的嬰兒米粉、紅肉、雞肝及綠色蔬菜等,以彌補鐵質的不足。




    1歲以下寶寶缺鐵的風險因素


    儘管大多數健康的足月寶寶在出生時有足夠的鐵儲備,但以下情況可能增加缺鐵的風險:

    1. 早產或低出生體重:鐵儲備不足,容易在出生後幾個月內耗盡。
    2. 母乳餵養但未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寶寶在6個月後鐵質需求增加,母乳已無法完全滿足。
    3. 攝取過量的牛奶:在1歲以下,牛奶會影響鐵的吸收,且缺乏足夠的鐵質。
    4. 營養不均:如副食品單一,缺乏紅肉或強化鐵質食品。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鐵?


    缺鐵的症狀初期可能不明顯,但隨著情況加重,可能出現以下跡象:


    1. 膚色蒼白
    2. 疲憊或活動力減退
    3. 食慾不振
    4. 易感染疾病
    5. 發展遲緩,如注意力不集中或對外界刺激反應變慢


    若父母發現上述症狀,應立即諮詢兒科醫師進行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如血紅素濃度、血清鐵濃度等)來確認是否缺鐵。




    預防寶寶缺鐵的建議


    1. 提早補充鐵質副食品
    2. 從6個月起,開始添加富含鐵的食物,例如:
      • 強化鐵的嬰兒米粉:易消化,適合初期添加。
      • 紅肉:如牛肉、豬肉,提供高生物價值的鐵。
      • 動物肝臟:如雞肝,含豐富的鐵與維生素A。
      •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但需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吸收。
      1. 母乳餵養的補充策略
      2.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在滿4至6個月時諮詢醫師是否需要補充鐵劑或強化鐵的副食品。
      3. 避免過早引入牛奶
      4. 在1歲以下,避免以牛奶取代母乳或配方奶,因為牛奶不僅缺乏足夠的鐵質,還可能抑制鐵的吸收。
      5. 定期健康檢查
      6. 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醫師會評估寶寶的生長狀況,並根據需要安排鐵質相關檢測,及早發現並處理問題。




      守護寶寶健康,從鐵開始


      1歲以下的寶寶是否缺鐵,是每位新手父母需要重視的議題。


      透過了解鐵質的重要性、風險因素及預防措施,父母可以更有信心地照顧寶寶的營養需求。


      無論是透過母乳、配方奶,還是副食品,都應以科學和平衡的方式滿足寶寶的成長所需。


      如果您對寶寶的鐵質需求或其他營養問題有疑慮,請隨時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給予寶寶最好的呵護與支持。


      健康資訊站關心您與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