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與活動式假牙誤吞的處理差異

固定式假牙與活動式假牙在誤吞的風險與處理方式上有明顯差異,主要與其設計與固定方式有關。

活動式假牙誤吞

  • 風險較高:活動式假牙可自行取下,若穩定性不佳(如牙槽骨萎縮、假牙鬆動),尤其在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者身上,容易在進食或說話時脫落並誤吞。
  • 常見症狀:假牙卡在喉嚨、食道,可能造成異物感、吞嚥困難、疼痛,甚至阻塞呼吸道。
  • 處理方式:
    • 切勿自行催吐:可能導致假牙卡得更深或造成黏膜傷害。
    • 立即就醫:需透過X光或內視鏡檢查,由醫師評估異物位置,必要時使用異物鉗、胃鏡或手術取出。
    • 預防措施:定期檢查假牙穩定性,避免在吞嚥困難或意識不清時配戴。

固定式假牙誤吞

  • 風險極低:固定式假牙(如牙橋、植牙)是黏著或植入口腔內,無法自行取下,正常情況下不會脫落或誤吞。
  • 極少見情況:若固定式假牙因黏著劑失效、植體鬆動或外力撞擊而脫落,理論上可能被誤吞,但機率極低。
  • 處理方式:
    • 立即就醫:若發現假牙脫落,應盡快回診,由醫師檢查是否誤吞,並評估是否需取出。
    • 預防措施:定期回診檢查假牙穩定性,避免硬物撞擊。

總結比較

項目 活動式假牙 固定式假牙
誤吞風險 高(尤其長者、假牙鬆動時) 極低(正常情況下不會脫落)
常見原因 穩定性差、吞嚥功能退化 極少見,多因黏著劑失效或外力撞擊
處理方式 立即就醫,勿自行催吐 立即就醫,評估是否誤吞
預防措施 定期檢查穩定性、避免吞嚥困難時配戴 定期回診、避免硬物撞擊

若有假牙誤吞情形,不論是活動式或固定式,都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