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地區通常指的是臺灣北部的行政區域,主要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及新竹市這七個縣市,有時也會包含苗栗縣,視不同機構的劃分標準而異。

範圍與行政區劃

  • 官方標準(如國家發展委員會):北部地區包含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及新竹市,面積約7353平方公里。
  • 氣象局劃分:北部地區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不包含宜蘭縣。
  • 地方合作組織: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涵蓋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八縣市。

自然環境

  • 地形:北部地區地貌複雜,包含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的山地、桃園台地、竹苗丘陵、宜蘭平原及臺北盆地等多樣地形。
  • 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豐富,尤其是迎風面的雪山山脈區域降雨量最高。

人口與產業

  • 人口密集:北部地區是臺灣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人口約超過1000萬,約占全臺人口四成以上。
  • 經濟與產業:為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市化程度最高,二、三級產業發達,尤其高科技產業集中於臺北內湖區、新竹市等地。
  • 農業:農業主要分布在宜蘭平原、新竹及苗栗部分地區,利用平原及台地的水資源發展農業。

重要河川與地理特徵

  • 淡水河系:貫穿臺北盆地,是臺灣流量最豐富且水位變化小的河川,對北部地區的農業灌溉及都市發展有重要影響。
  • 臺北盆地:由斷層陷落形成,原為臺北湖,現為臺北市及周邊都市的主要平地。

綜合以上,臺灣北部地區是臺灣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核心區域,涵蓋多個行政區,地形多樣,氣候屬副熱帶季風,人口密集且產業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