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聽覺發育從胎內早期開始,約在懷孕16週時,胎兒的內耳聽小骨和聽覺神經系統已發育完成,能開始感知媽媽體內的聲音,如心跳聲、血液流動聲和腸胃蠕動聲,並逐漸能聽到外界聲音。隨著懷孕進展,聽覺系統愈加成熟,約在24至32週時,胎兒能更敏銳地反應聲音,並開始記憶經常聽到的聲音。
媽媽的聲音對胎兒聽覺發育有顯著影響。研究顯示,胎兒在子宮內聽到媽媽的聲音,能刺激大腦聽覺皮層的發育,甚至改變大腦結構與可塑性。此外,媽媽溫柔的說話聲和胎教音樂能促進胎兒舒適感和安定感,增進情感連結,並為出生後的語言發展奠定基礎。寶寶出生後,對媽媽聲音的敏感度高,聽到媽媽聲音時會有情緒安撫和反應。
胎兒聽覺系統的發展過程包括外耳、中耳、內耳及大腦聽覺皮質的逐步成熟,內毛細胞在第二孕期開始發育,約25至29週時聽覺系統開始運作,能將聲音訊號傳遞至大腦。因此,媽媽在孕期多與胎兒說話、唱歌或播放適當音樂,有助於促進胎兒聽覺及腦部發育。
所以,胎兒聽覺發育從16週開始,媽媽的聲音不僅是胎兒最早接觸的外界聲音,還能促進胎兒大腦聽覺區的發育和情感連結,對寶寶出生後的語言和情緒發展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