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戀期與婚後平淡期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大腦化學物質的變動與認知調整上。
在熱戀期,人們的大腦會活躍釋放多巴胺(dopamine)、苯乙胺(PEA)、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催產素(oxytocin)和腦內啡(endorphin)等多種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這些物質帶來強烈的愉悅感、心跳加速、專注於伴侶、渴望親密接觸,甚至會降低前額葉皮質區(負責批判性思考)的活動,讓人忽略對方缺點,產生理想化的愛情幻象。
隨著時間推移,進入婚後或感情平淡期,這些激烈的神經化學反應逐漸減弱,多巴胺等愉悅物質的釋放頻率降低,熱戀時的「臉紅心跳」感覺減弱,愛情從激情轉為穩定的依戀與承諾。此時,前額葉皮質的功能恢復,人們開始更真實地看待伴侶的優缺點,感情進入磨合期,雙方需要面對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透過溝通和理解深化關係。
心理學家坎貝爾(Susan Campbell)將戀愛關係分為五個階段:熱戀期、磨合期、穩定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熱戀期通常維持約12-24個月,之後感情會逐漸趨於平淡,但這並不代表感情消失,而是進入另一種更成熟的相處模式。
所以,熱戀期的心理特徵是強烈的情緒波動與理想化伴侶,婚後平淡期則是情感的穩定與現實的磨合,兩者反映了大腦化學物質與認知功能的自然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