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親會參加意願低落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對孩子學習狀況過於放心或失望:部分家長因為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感到放心,認為參加班親會沒有必要;反之,對孩子學習或行為表現感到失望的家長,則可能因為尷尬或無助感而不願出席,擔心聽到老師抱怨或面對其他家長的比較。

  • 生活經驗與班親會內容的距離感:特別是勞動階級家長,可能覺得班親會中討論的議題與自身生活經驗相距甚遠,難以理解或參與,導致心理上的疏離感和不適,降低參與意願。

  • 心理壓力與自我價值感受損: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家長可能感到羞愧、焦慮或自責,甚至形成負向自我概念,這種心理負擔使他們避免參加班親會以逃避不舒服的情緒。

  • 對老師或活動的信任不足:有些家長可能對老師經驗或教學理念不夠信任,或覺得班親會只是形式,無法真正幫助孩子,因而缺乏參與動力。

  • 時間與生活壓力:雖未在上述資料中詳細提及,但常見的原因還包括家長工作忙碌、時間安排困難等現實因素,間接影響心理意願。

綜合來看,班親會參加意願低落不僅是時間或行程問題,更深層涉及家長對孩子學習狀況的情感反應、社會經濟背景與心理壓力,以及對學校溝通方式的認同感。因此,提升家長參與意願需要學校在溝通內容、形式及情感支持上做出調整,讓家長感受到參與的價值與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