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政治選舉中,後援會扮演動員支持者、串聯社會力量、協助候選人競選的重要角色。後援會通常由支持者自發組成,透過組織地方及全國性的支持網絡,協助候選人擴大選舉動能與影響力。例如,民主進步黨賴清德的「加油站全國挺賴後援會」即為全國性職業團體後援會,透過串聯各縣市理事長擔任後援會會長,形成強大的社會支持力量,助其在選舉中爭取高票當選。

後援會的功能包括:

  • 動員選民與支持者,透過組織活動、宣傳及募款,增強候選人能見度與支持度。
  • 串連地方與中央資源,協助候選人建立跨區域的支持網絡。
  • 凝聚團結氣勢,如國民黨侯友宜邀請王金平擔任全國後援會總會長,展現藍營團結。
  • 促進政黨合作與資源整合,例如藍白合作中,兩黨共同組成競選委員會,整合票源與資源以對抗執政黨。

此外,後援會的成立往往具有象徵意義,代表社會力量的自發支持與動員能力,對候選人心理與選民信心均有正面影響。在台灣多黨競爭的選舉環境中,後援會成為候選人與政黨連結選民、推動政策主張的重要橋樑。

總體而言,後援會在台灣政治選舉中不僅是支持者的組織平台,更是選舉動員、資源整合與政治合作的重要推手,對選舉結果具有實質且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