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尖叫多於說話,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尚未完全發展成熟,尖叫成為他們表達需求、情緒或吸引注意力的一種方式。這個階段的寶寶還在學習如何使用聲音與外界互動,尖叫是他們探索聲音、測試發聲能力的過程,同時也可能因生理不適、內心壓力或情緒抒發而尖叫。
具體原因包括:
- 語言能力未成熟:1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詞彙有限,可能只會說少量詞彙,無法用完整語言表達需求,因此用尖叫代替說話。
- 情緒表達:尖叫是寶寶表達情緒(如興奮、生氣、焦慮)的方式,因為他們還不懂得用語言溝通。
- 吸引注意力:寶寶發現尖叫能引起大人反應,進而用尖叫來獲得關注。
- 生理或心理不適:如肚子餓、疲倦、身體不舒服時,寶寶也可能用尖叫來表達。
父母可以透過觀察尖叫的時間、頻率及情境,判斷寶寶是否有生理需求或情緒困擾,並用「平行說話」等技巧,陪伴孩子慢慢累積詞彙,促進語言發展,給予孩子足夠的回應時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幫助寶寶逐步用語言替代尖叫。
所以,1歲寶寶尖叫多於說話,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透過耐心引導與觀察,可以有效促進語言能力成長並減少尖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