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產檢的重點包括胎心音監測胎位檢查,這兩項是評估胎兒健康與準備分娩的重要指標。

  1. 胎心音監測

    • 胎心音是胎兒心跳的聲音,通常在懷孕6週左右即可透過超音波觀察到胎兒心臟跳動。
    • 後期產檢會持續監測胎心音速率,正常胎心音約在每分鐘110至160次之間。胎心音異常可能提示胎兒缺氧或其他問題,需進一步評估與處理。
    • 胎心音監測可透過超音波或胎兒監測器進行,讓醫師掌握胎兒在子宮內的狀況,確保胎兒健康。
  2. 胎位檢查

    • 後期產檢中,醫師會透過超音波檢查胎兒的位置(胎位),如頭位、臀位或橫位等,這對於判斷分娩方式及計劃非常重要。
    • 第三孕期超音波會包含胎兒位置、體重、胎盤位置及羊水量等檢查項目。
    • 若胎位不正,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外轉胎位術或安排剖腹產。
  3. 產檢頻率與其他重點

    • 28週至36週建議每兩週產檢一次,37週後則每週產檢一次,以密切監控胎兒狀況。
    • 同時會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約35~37週),避免產時感染新生兒。

所以,台灣懷孕後期的產檢重點在於透過胎心音監測確保胎兒心跳正常,並藉由胎位檢查評估胎兒位置,為安全分娩做準備。此外,定期產檢頻率增加,並搭配其他篩檢項目,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