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講稱謂對父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父母的情緒反應與親子關係的互動上。孩子不使用「爸爸」、「媽媽」等稱謂,可能讓父母感受到被拒絕或情感上的疏離,進而引發焦慮、失落或不安等負面情緒。但專家指出,稱謂本身並非最重要,實質的親子互動與情感連結才是關鍵。
從心理層面來看,孩子不講稱謂可能反映出他們對家庭關係的適應狀況或內心的困惑,尤其在代養或再婚家庭中更為常見。孩子可能因為不確定如何定位替代教養者或新伴侶,而選擇不使用傳統稱謂,這是他們心理調適的一部分。
父母的情緒反應若偏向負面,如責備、強迫孩子稱呼,可能會造成孩子情緒壓抑或逃避,進一步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研究顯示,父母若能以正向、支持的態度回應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能促進孩子良好的情緒調節與社會互動能力。
因此,父母面對孩子不講稱謂時,建議:
- 避免強迫或責備,以免引起孩子的抗拒或情緒壓抑。
- 重視親子間的實質互動與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和信任。
- 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適應過程,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然接受和調整。
- 在需要時,透過溝通和心理建設,幫助孩子理解家庭成員的角色和關係。
所以,孩子不講稱謂對父母的影響主要是情緒上的挑戰,父母的正向情緒支持和耐心理解是維繫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