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設計缺失與行人路權保障不足的問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道路設計偏重汽車,忽略行人空間
    台灣許多道路設計將大部分空間分配給汽車,導致行人、自行車等弱勢用路人的空間被壓縮,尤其在北部以外地區,人行道缺失更為嚴重。此外,市區車道過寬(超過3.5公尺)不僅浪費空間,也增加事故率,且容易引發路邊違停和人車混流問題。

  • 行人路權未被優先考量
    台灣早期都市規劃並未將行人路權納入優先考量,土地取得困難及市容美觀等因素,使得許多道路缺乏完善的人行道。行人空間不足,甚至被違規停車占用,造成行人必須在車流中穿梭,安全風險高。

  • 交通規劃與標線設計不良
    道路標線和動線設計不直觀,車道界線模糊,駕駛人容易誤入不該行駛的區域,增加交通衝突與危險。錯誤的道路規劃順序也造成行人空間配置不合理,有時先規劃人行空間反而導致車道配置混亂。

  • 法規與執法不足
    雖然有相關法規保障行人權益,但執法力道不足,違規停車等問題普遍存在,影響行人通行安全。

綜合以上,台灣交通設計的缺失在於過度以汽車為中心,缺乏以行人為本的整體規劃思維,導致行人路權保障不足,安全環境不佳。改善建議包括縮減車道寬度、明確劃分行人空間、強化法規執行,以及借鑑國際先進城市的經驗,打造更友善且安全的行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