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哭泣期(尤其是出生後1至3個月的哭泣高峰期)是寶寶正常的發展階段,主要因為寶寶的感官逐漸敏銳,需要適應外界刺激,哭泣是他們表達需求和不適的方式。

針對新生兒哭泣期,以下是專家建議的應對策略

1. 家長情緒調節五步驟(蔡明娟臨床心理師建議)

  • :當感覺無法應付時,先暫停,將寶寶放在安全處(如嬰兒床),讓自己情緒暫停。
  • :離開現場,透過空間轉換讓自己冷靜。
  • :放慢呼吸,做深呼吸以穩定情緒。
  • :做些身體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情緒調節。
  • :轉換思緒,避免陷入焦慮或慌亂。

2. 安撫寶寶的方法

  • 溫柔的皮膚接觸:抱抱、按摩、溫暖擁抱,能減輕寶寶不安,建立安全感。
  • 包巾包裹寶寶:減少寶寶的不安感,模擬子宮環境。
  • 背巾背著寶寶:讓寶寶感受到陪伴與安全。
  • 餵奶、換尿布、拍嗝:滿足基本需求,減少哭鬧。
  • 減少刺眼光線與噪音: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 使用奶嘴:有助於安撫吸吮需求。

3. 照顧者自我調適

  • 請家人輪流照顧,給自己短暫喘息時間,避免情緒化反應。
  • 了解哭泣是正常發展階段,減少焦慮。
  • 必要時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寶寶身心健康。

4. 了解哭泣高峰期特性

  • 哭泣高峰期通常在出生後1~3個月,之後會逐漸減少。
  • 理解哭泣是寶寶適應外界刺激的過程,有助於家長耐心應對。

綜合以上,家長在新生兒哭泣期應以安撫寶寶與自我情緒調節並重,透過溫柔接觸、滿足需求及創造安全環境來減輕寶寶不適,同時保持冷靜,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確保寶寶健康與家庭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