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爸爸的角色轉變是一個從陪產支持者到真正成為父親的過程,這個轉變涉及心理調適、角色認同以及家庭互動的多重挑戰。

1. 從陪產到積極參與孕期準備
準爸爸在孕期就開始參與產檢、討論生產及產後照護計畫,與伴侶分享對新生兒的期待與教養理念,這不僅促進夫妻間的默契,也為迎接新生命做好心理與實際準備。陪產過程中,雖然有些爸爸感覺被排除,但隨著性別平等觀念的推廣,越來越多男性願意成為「融入式父親」,不僅是經濟支柱,更積極參與育兒。

2. 心理調適與角色認同的挑戰
初為人父的男性常面臨焦慮、不安與迷茫,甚至可能出現產後焦慮症狀,這些負面情緒源自於對父親角色的不確定感及多重壓力。研究指出,父親在角色過渡期間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受到「父親身分認同的形成」、「角色競爭與挑戰」以及「負面情緒與恐懼」的影響。有效的紓壓方法(如運動、獨處時間)及伴侶支持,能幫助爸爸們更好地調適。

3. 從焦慮到成長的契機
新手爸爸可將未知與焦慮轉化為探索與成長的機會,從簡單的與孩子互動開始,如玩遊戲、陪伴日常活動,逐步建立自信。這個過程同時需要平衡自我、家庭與伴侶關係,促進整體家庭的和諧。

4. 社會與支持系統的不足
儘管越來越多男性願意參與育兒,但實際陪產率及育嬰假申請率仍偏低,反映出社會支持系統尚未完全到位,爸爸們在轉換父職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困難與孤立感。此外,新手爸爸也可能經歷產後憂鬱,這需要社會與家庭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所以,準爸爸的角色轉變是一個從陪產者到積極父親的心理與行動調適過程,透過孕期參與、心理調適、伴侶支持及社會資源的完善,能幫助男性更自信地迎接父親身份,並在育兒路上成長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