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歷史與發展沿革如下:

  • 創辦背景與起源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於1996年(民國85年)首屆舉辦,起因於宜蘭縣政府為紀念宜蘭開墾兩百週年(漢人吳沙入蘭)而策劃的一系列大型活動之一。當時縣長游錫堃推動文化立縣,並參考國際藝術節經驗(如亞維儂國際藝術節),希望透過文化活動促進地方振興。童玩藝術節是「宜蘭紀念日200年」系列活動中最早定案且最主要的項目,也是文建會鼓勵縣市舉辦小型國際性展演活動計劃下的首個成功案例。

  • 籌備過程與主題確立
    早在1995年,縣立文化中心便開始籌劃以「兒童藝術」為主題的大型活動,最初暫名為「國際兒童藝術節」。關鍵人物包括秘克琳神父(負責邀請國際民俗舞蹈團隊)與退休老師黃恆男(提供大量童玩收藏品),兩者的合作確立了以「童玩」與「民俗舞蹈藝術」為雙主軸的藝術節定位。1995年7月正式定名為「1996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 首屆活動與規模
    1996年首屆童玩節邀請了9國10支藝術團隊參演,門票收入達4500萬元,吸引近20萬人次入園,雖然有小幅虧損,但已成功打響知名度。活動內容以表演、展覽及遊戲為主軸,並結合地方特色與國際參與。

  • 發展與特色
    童玩節每年暑假於冬山河親水公園舉辦,除了因疫情(腸病毒、SARS)在1998年及2003年停辦外,活動規模逐年擴大,參觀人次持續成長至數十萬人。活動內容持續創新,成為國內少見由公部門成功主辦且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盛事。

  • 近期發展
    2025年為童玩節30週年,活動於7月5日至8月17日舉行,並特別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參與,展現跨界合作與國際經典IP的結合,持續推動藝術節的國際化與多元發展。

所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自1996年創辦以來,從紀念地方歷史出發,結合國際藝術團隊與本土童玩文化,逐步發展成為具國際影響力的年度文化盛事,對宜蘭地方文化振興與觀光發展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