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架墜落事故的成因與風險評估主要可從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不安全狀況)及基本原因三方面來分析:
1. 直接原因
- 自高處墜落:多數事故發生於施工架或攀爬架上,罹災者因重心不穩、踏板滑移、或攀爬外側失足,從約1.5公尺至12公尺不等的高度墜落至地面,導致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 施工架結構不穩定:如踏板傾斜、未固定,或腳輪未有效固定,導致施工架滑動或倒塌。
2. 間接原因(不安全狀況)
- 防護設施不足:高於2公尺以上的施工架工作台開口未設護欄,缺乏堅固扶手或防滑措施,增加墜落風險。
- 個人防護裝備未使用或不當使用:未強制使用安全帽或其他防護具,降低安全保障。
- 作業環境不安全:如梯具放置不穩定(高低落差、放置於不平整或物料上)、施工架斜撐不足、通道結構不堅固等。
- 作業習慣不良:為圖方便或節省時間,忽視安全規範,未設置防墜設備或防護欄杆。
3. 基本原因
- 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不足:勞工未接受足夠的安全教育與災害預防訓練,缺乏正確的攀爬及作業知識。
風險評估重點
- 高度風險:施工架高度超過1.5至2公尺以上,若無適當防護,墜落風險顯著增加。
- 結構安全性:施工架及梯具的穩固性、固定性直接影響作業安全。
- 防護措施完善度:護欄、扶手、安全帽及防滑措施是降低墜落事故的關鍵。
- 人員訓練與遵守規範:安全教育與規範遵守程度決定事故發生率。
建議防範措施
- 設置完整且堅固的護欄及防墜設備。
- 確保施工架及梯具穩固固定,避免滑動或傾斜。
- 強制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如安全帽、安全帶)。
- 加強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提高勞工安全意識。
- 定期檢查作業環境與設備,排除不安全因素。
以上分析綜合了多份職業安全報告,提供攀爬架墜落事故的成因與風險評估的全面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