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喝奶量不足時,判斷是否需要就醫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來觀察:

1. 體重變化

  • 若寶寶出生兩週後體重沒有增加,甚至比出生時還輕,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警訊,可能代表奶量不足,建議儘速就醫檢查。
  • 一個月內體重增加少於500公克,也屬於體重增加遲緩的情況,應尋求醫療協助。

2. 尿量與尿液狀況

  • 正常寶寶一天尿布濕透約6次以上,尿液顏色較淡且無異味。若尿量明顯減少(少於6次),且尿液顏色深黃、味道重,可能是喝奶不足的徵兆。

3. 大便次數與型態

  • 寶寶每天大便約3~5次,且大便呈黃色或黃綠色軟便,代表奶量足夠。若大便次數過少或一天內無大便,可能表示奶量不足。

4. 寶寶的吸吮與喝奶反應

  • 寶寶若喝奶時持續吸吮、張嘴、哭鬧,表示還沒吃飽。反之,喝飽後會自然停止吸吮。
  • 餵奶前乳房腫脹,餵奶後乳房變柔軟,代表寶寶有有效吸奶;若乳房持續腫脹且擠不出乳汁,可能是寶寶吸吮無效,需就醫。

5. 精神與活力狀況

  • 若寶寶除了喝奶量減少外,還出現精神不佳、嗜睡、哭鬧異常等情況,應立即就醫。

總結判斷標準
若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儘速就醫:

  • 體重不增反減或增加遲緩
  • 尿量明顯減少且尿液顏色深黃
  • 大便次數過少或無大便
  • 寶寶精神不佳或持續哭鬧
  • 餵奶後乳房仍腫脹,寶寶吸吮無效

家長可先觀察寶寶的體重、尿布濕度、大便狀況及喝奶反應,若有上述異常,應盡快帶寶寶至醫療院所檢查,以確保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