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位置與超音波測量準確度有密切關係,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胎兒姿勢、胎盤位置、羊水量及懷孕週數等。
-
胎兒姿勢:若胎兒呈趴臥或其他不佳姿勢,會使醫師難以清楚觀察特定部位,降低超音波的判讀準確度。例如胎兒趴著時,頭骨或其他重要結構可能被遮蔽,影響測量結果。
-
胎盤位置:胎盤若位於前壁,可能阻擋超音波穿透,造成影像不清楚,進而影響測量準確性。
-
羊水量:羊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超音波的穿透與反射,導致影像品質下降,降低準確度。
-
懷孕週數:超音波測量的最佳時間約在孕20至24週,此時胎兒尚有足夠空間伸展,骨骼未完全鈣化,影像較清晰。懷孕週數越大,胎兒空間受限且骨骼重疊,反而使超音波影像變差,準確度降低。
-
其他因素:孕婦腹部脂肪厚度、操作人員經驗及設備性能也會影響超音波的準確度。
綜合以上,胎兒位置(姿勢)是影響超音波測量準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胎兒姿勢不佳,超音波檢查的準確度可能下降,平均準確度約在60%至80%之間。因此,醫師會根據胎兒姿勢調整掃描角度,並結合其他檢查數據,才能更準確評估胎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