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的疫苗接種政策在設計與執行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各國在疫情控制、社會接受度、法律規範及資源分配等方面的考量。以下是幾個主要國家或國際組織在疫苗接種政策上的比較與可借鏡之處:

1. 強制接種政策的差異

  • 多數國家未採取強迫接種,而是透過「軟性反誘因」措施來鼓勵疫苗接種,例如限制未完整接種者進入特定場所,或要求持有疫苗通行證。
  • 部分國家針對特定高風險職業群體,實施較嚴格的接種要求,甚至有罰款、解雇等懲罰措施,但仍無國家採取直接強迫接種。
  • 這種政策設計在尊重個人自由與公共衛生安全間取得平衡,並隨疫情變化調整。

2. 疫苗接種的公平性與可及性

  •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推動2026-2030年計劃,目標是加速疫苗接種,特別是降低「零劑」兒童比例,並強調性別平等與克服接種障礙。
  • Gavi計劃強調可持續性,鼓勵受援國逐步自籌疫苗經費,並透過創新籌資與公私合作降低成本,確保疫苗供應穩定。
  • 這種模式對低收入國家尤其重要,提供了疫苗接種政策設計的國際借鏡。

3. 疫苗安全與補償機制

  • 疫苗接種政策中,保障接種者安全與建立補償機制是重要環節。例如台灣設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借鑑美國和日本的經驗,採取較寬鬆的審查標準以保障接種者權益。
  • 這種制度有助於提升民眾對疫苗接種的信心,促進疫苗覆蓋率。

4. 疫苗接種策略的動態調整

  • 以台灣為例,因應新冠病毒持續變異,疫苗接種策略會隨疫情發展調整,例如2025年秋冬將優先施打針對新變異株的LP.8.1疫苗。
  • 這種靈活調整策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經驗。
方面 國際趨勢與政策特色 借鏡重點
強制接種政策 多數採軟性誘因,少數針對高風險職業採嚴格措施,無強迫接種 尊重自由與公共衛生平衡,政策彈性調整
公平與可及性 Gavi推動疫苗接種公平,強調性別平等與障礙克服 創新籌資與公私合作,確保疫苗供應穩定
安全補償機制 台灣、美日設有疫苗受害救濟基金,保障接種者權益 建立信任,提升接種意願
策略調整 根據病毒變異調整疫苗種類與接種策略 靈活應對疫情變化

綜合來看,不同國家的疫苗接種政策在強制程度、資源分配、社會接受度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各有特色,台灣及其他國家可從中借鑒軟性誘因策略、疫苗公平可及的國際合作模式,以及完善的疫苗安全補償機制,並保持政策的動態調整能力,以提升疫苗接種成效與公共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