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自然產與剖腹產的選擇現況與比例如下:
- 剖腹產比例偏高,在台灣約佔三分之一(約33%至37%)左右,甚至在部分大型醫院或教學醫院中,剖腹產率可高達40%至50%。
- 相較於台灣,歐洲國家的剖腹產比例較低,多數維持在13%至17%,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10%至15%範圍。
- 美國的剖腹產比例與台灣相近,約為三分之一。
選擇剖腹產的原因主要包括:
- 醫療指征,如胎位不正、多胞胎、前置胎盤、胎兒窘迫等。
- 非醫療因素,如產婦害怕自然產的疼痛、希望控制嬰兒出生時間(吉時出生)、避免「吃全餐」(先自然產後剖腹的雙重痛苦)。
- 台灣剖腹產率高也與醫療干預率高、人力資源限制及產婦自主權受限有關。
自然產的優勢:
- 符合生物自然的分娩方式,對母嬰健康較有利。
- 醫師普遍建議無特殊狀況下優先考慮自然產。
剖腹產後自然產(VBAC)的比例在台灣非常低,僅約1.5%至4%,遠低於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比例。
綜合來看,台灣剖腹產比例偏高,且非醫療因素影響明顯,醫界呼籲應多推廣自然產以降低不必要的剖腹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