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的流行期通常集中在每年的5月到6月,這段時間是腸病毒好發的季節,門急診就診人次會明顯上升。不過,2025年腸病毒疫情出現反常現象,疾管署分析今年疫情較往年延後,直到6月中甚至6月底才可能進入流行期,5月仍處於相對低點,疫情呈緩升趨勢。
從歷史趨勢來看,腸病毒A71型(EV-A71)約每3到4年會有一波明顯流行,最近一次大流行發生在2012年(民國101年),之後在2016年(105年)及2019年(108年)也有活躍疫情,但因防疫措施及因應策略,疫情規模較過去大流行時有所緩和。
此外,因COVID-19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離)減少了腸病毒的傳播,導致兒童群體中對腸病毒71型的免疫力下降,形成所謂的「免疫負債」。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兒童間的接觸增加,2025年腸病毒病例數預計會高於2024年,且有可能出現腸病毒71型的爆發,尤其是5歲以下尚無抗體的高風險族群需特別注意。
綜合來看:
項目 | 內容說明 |
---|---|
流行期時間 | 傳統為5、6月,但2025年疫情延後至6月中或6月底才進入流行期 |
流行趨勢 | 疫情呈緩升趨勢,5月仍低點,預計夏季疫情會上升 |
主要病毒型別 | 腸病毒A71型約3-4年一波流行,近年疫情規模較緩和 |
免疫負債影響 | COVID-19防疫措施減少傳播,兒童免疫力下降,2025年病例可能增加 |
防疫建議 | 持續做好個人衛生與預防措施,特別是兒童群體需加強防護 |
因此,腸病毒流行期雖有季節性,但疫情趨勢會受防疫措施及群體免疫狀況影響,2025年疫情有延後且可能加劇的風險,民眾應持續關注官方疫情通報並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