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不正是指上下牙齒咬合位置異常,常見的類型包括暴牙與開咬,兩者在成因與表現上各有不同:
1. 暴牙(上顎突出)
- 定義:暴牙是指上顎或雙顎的牙齒及齒槽骨過度向前突出,導致嘴唇無法自然閉合,外觀上嘴唇明顯凸出於美觀線之外。
- 成因:
- 齒性暴牙:骨骼發育正常,但牙齒角度過大,牙齒向前傾斜造成嘴唇突出,通常可透過牙齒矯正改善。
- 骨性暴牙:上下顎骨骼過度發育,牙齒角度正常,嚴重者可能需要正顎手術配合矯正治療。
- 影響:除了外觀問題,暴牙可能影響口唇閉合,造成口乾、口腔衛生困難等問題。
2. 開咬(Anterior Open Bite)
- 定義:上下牙齒咬合時前牙無法接觸,咬合時前牙間有明顯空隙。
- 成因:
- 兒童時期不良習慣如吸吮手指、長期使用奶嘴、舌頭頂牙齒等,會導致前牙無法正常咬合。
- 口呼吸習慣也可能影響牙齒排列。
- 影響:
- 咀嚼功能受損,因前牙無法有效咬合。
- 可能造成發音障礙。
- 長期開咬還可能引發牙齦受傷或顳顎關節不適。
其他相關咬合不正類型簡述
類型 | 特徵描述 | 影響 |
---|---|---|
深咬 | 上顎牙齒覆蓋過多下顎牙齒 | 下前牙磨損、牙齦受傷、下巴活動受限 |
反咬 | 下顎牙齒位於上顎牙齒前方(戽斗) | 咬合不穩、進食困難 |
錯咬 | 牙齒排列不整齊、傾斜 | 清潔困難、蛀牙與牙周病風險增加 |
總結
- 暴牙主要是牙齒或骨骼向前突出,影響外觀與口唇閉合,治療方式依成因不同,可能是矯正或正顎手術。
- 開咬是上下前牙無法接觸,常因不良習慣造成,影響咀嚼與發音,需透過矯正改善。
這兩種咬合不正不僅影響美觀,也可能導致功能性問題,建議及早尋求牙醫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