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足癬)是由黴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皮膚病,主要發生在腳部,尤其是腳趾間。以下是香港腳的常見症狀嬰幼兒感染表現


香港腳常見症狀

  1. 初期症狀

    • 腳趾間微癢、輕微紅斑或脫屑,常被誤認為擦傷或皮膚乾裂。
    • 瘙癢和燒灼感,尤其在脫鞋後或晚上加劇。
  2. 趾間型(最常見)

    • 乾性趾間型:脫屑、乾燥、搔癢。
    • 濕性趾間型:紅腫、龜裂、滲出液體,嚴重時伴有異味。
  3. 厚皮型(乾燥角化型)

    • 腳掌、腳跟及足側角質層增厚,伴隨乾裂、脫皮,部分患者無癢感,易被忽略。
  4. 水泡型(發炎水皰型)

    • 足底或足緣出現大小不一水泡,伴隨劇癢或刺痛。
    • 不建議自行弄破水泡,以免細菌感染。
  5. 潰瘍型(嚴重型)

    • 由趾間擴散至足底與足背,產生糜爛、潰瘍,常併發細菌感染。
    • 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
  6. 其他症狀

    • 皮膚乾裂、紅腫、脫皮。
    • 腳臭,因真菌與細菌共同作用所致。

嬰幼兒感染香港腳的表現

  • 嬰幼兒因皮膚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黴菌。
  • 常見症狀包括腳趾縫紅腫、脫皮,有時伴有癢感,但不一定明顯。
  • 體型較胖、容易出汗的嬰幼兒感染機率較高。
  • 家中若有人患有香港腳,嬰幼兒感染風險增加。
  • 黴菌喜歡悶熱潮濕環境,腳趾縫保持乾燥透氣是預防關鍵。
  • 黴菌也常感染其他皮膚皺摺處,如脖子、腋下、鼠蹊部等。

預防與建議

  • 保持腳部乾燥透氣,避免長時間穿悶熱鞋襪。
  • 避免共穿鞋子,防止交叉感染。
  • 及早發現症狀並接受適當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以上資訊綜合自多個專業來源,提供香港腳的症狀分類及嬰幼兒感染特點,方便家長及患者及早辨識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