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被蚊子叮咬後出現紅腫、水泡的情況,醫療建議如下:

  • 嚴重紅腫或水泡需就醫:若蚊子叮咬處腫脹超過正常狀態,持續1~2天不消腫,甚至出現水泡,可能是血管性水腫,建議盡快帶嬰兒就醫檢查,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類固醇藥物及類固醇外用藥膏、抗組織胺藥水治療。

  • 避免自行使用止癢涼感藥膏:一般外用止癢藥膏多無消炎作用,且未滿2歲嬰幼兒不建議使用含薄荷醇等涼感成分的藥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 注意叮咬部位及症狀:若紅腫部位在頸部或眼周,可能影響呼吸或視力,需立即就醫。

  • 冷敷緩解不適:可用冷水袋或冰敷患部,減輕紅腫及癢感,但避免搔抓以防細菌感染。

  • 防止細菌感染:若叮咬處抓破,出現紅腫熱、發燒等症狀,可能已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需立即就醫並接受抗生素治療。

  • 日常護理建議

    1. 先用清水洗淨叮咬部位。
    2. 保持皮膚保濕,減少癢感,避免嬰兒抓傷。
    3. 舉高患部以減少腫脹。
    4. 初期可薄塗嬰幼兒專用藥膏或萬用膏,但避免含涼感成分。

總結來說,嬰兒蚊子叮咬後若出現明顯紅腫、水泡或持續不退,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口服或外用類固醇及抗組織胺藥物治療,並避免自行使用涼感止癢藥膏或讓嬰兒抓破傷口,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