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蚊子叮咬後,常見的症狀包括:

  • 皮膚紅腫、腫脹,通常在被咬後3-4小時開始腫起,24-36小時達到最高峰。
  • 皮膚癢感明顯,寶寶可能會因癢而抓撓。
  • 嚴重時可能出現硬塊或水泡,尤其是嬰幼兒,腫脹可能較大且持續時間較長。
  • 若腫包位於頸部或眼周,嚴重時可能影響呼吸或視力,需立即就醫。

處理方法建議如下:

  1. 清潔患部:用清水或溫和的肥皂洗淨被叮咬的部位,避免感染。
  2. 保濕:塗抹嬰幼兒專用的保濕藥膏或奇蹟萬用膏,減少癢感,避免孩子抓傷。
  3. 抬高患部:若是手腳被咬,抬高患部有助減輕腫脹。
  4. 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紅腫處,每次10-15分鐘,每隔一小時重複,有助於減少腫脹和舒緩癢感,但避免皮膚凍傷。
  5. 藥物使用
    • 初期可使用嬰幼兒專用藥膏,避免使用含薄荷醇等涼感成分的藥物,因為2歲以下嬰幼兒可能有不良反應。
    • 若紅腫嚴重或持續不退,應帶孩子就醫,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類固醇、外用類固醇藥膏或抗組織胺藥水。
  6. 避免抓撓:保持患處清潔,防止抓破皮膚引發感染。
  7. 天然舒緩法:可嘗試蘆薈凝膠或稀釋過的茶樹精油輕拍患處,但需注意是否有過敏反應。

特別提醒

  • 未滿2歲嬰幼兒避免使用含薄荷醇等涼感成分的藥膏。
  • 若出現水泡、腫脹不退或影響呼吸、視力等嚴重症狀,應立即就醫。

這些方法能有效幫助舒緩小孩被蚊子叮咬後的不適,並防止症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