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中,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應用問題主要是透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將文字敘述轉換成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最高次方為一次的代數方程式,進而求解未知數。這類問題的解題步驟通常包括:
- 確認未知數:找出題目中需要求解的量,並以符號(通常用 (x))表示。
- 找出已知條件:從題目中標記出數字和關係,例如總價、數量、剩餘金額等。
- 列出方程式:根據題意將數量關係用代數式表示,形成一元一次方程式。
- 解方程式:利用移項、加減乘除等運算求出未知數的值。
- 驗算:將解代回原題目檢驗是否符合條件。
例如,經典的應用題有:
-
小明帶50元去買彩色筆,每枝7元,買完後剩1元,問買了幾枝彩色筆?
設買了 (x) 枝彩色筆,則花費為 (7x) 元,根據題意列方程式:
[ 7x + 1 = 50 ]
解得 (x=7),表示買了7枝彩色筆。 -
阿忠買了5杯珍珠奶茶,付了1000元,找回875元,求每杯珍珠奶茶的價格。
設每杯價格為 (x) 元,則方程式為:
[ 5x = 1000 - 875 ]
解得 (x=25),每杯珍珠奶茶25元。
這類應用問題的核心在於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方程式,並透過解方程式找出答案。國中教學中會強調符號列式的能力與方程式的解法技巧,並結合實際例題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