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分離焦慮症是什麼?

當寶寶開始對父母的離開產生強烈情緒反應時,這種情況常被稱為分離焦慮症。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發展階段,通常出現在6個月至3歲之間,特別是在1歲左右達到高峰。寶寶可能會在父母離開房間時哭鬧、不安,甚至出現睡眠困難或食慾下降的情形。這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應,表示寶寶對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正在逐步建立。


為什麼寶寶會有分離焦慮症?

寶寶的世界以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為中心,他們的安全感主要來自熟悉的環境與人。在大腦發展的過程中,寶寶開始意識到父母的存在與離開是可以分辨的,但他們尚未具備理解「分開並不意味著消失」的能力,因此會對分離感到恐懼。


怎麼幫助寶寶面對分離焦慮症?

建立固定的分離流程能讓寶寶感到安心。有規律的道別儀式,例如親吻寶寶或輕聲說再見,可以傳遞一種「你會再回來」的訊息。儘管寶寶可能在短時間內哭鬧,但逐漸建立起對分離的正面感受,有助於減少焦慮。


1. 溫和但堅定的離別態度

當離開寶寶時,保持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非常重要。試著避免偷偷離開或過度安撫,因為這可能加劇寶寶的不安。向寶寶解釋你的行程,雖然他們可能聽不懂,但你的語調與表情能傳遞安心的感受。


2. 選擇適合的照顧者

分離焦慮症可能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表現不同。如果需要其他人代為照顧寶寶,選擇寶寶熟悉且信任的人能減輕分離帶來的不適感。讓寶寶逐步適應新照顧者的陪伴也很重要,從短時間開始,逐步延長分開的時間。


3. 營造安全的環境

寶寶需要在熟悉且安全的環境中成長。當寶寶感受到環境的穩定,他們對分離的恐懼自然會減少。無論是家裡的布置還是玩具的選擇,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能幫助寶寶更快適應短暫的分離。


4. 多花時間陪伴寶寶

陪伴能增強親子之間的信任感。透過有品質的相處時間,例如一起閱讀、唱歌或玩遊戲,能讓寶寶更有安全感,也能讓他們在面對分離時更具信心。


5. 理解寶寶的情緒反應

寶寶的哭鬧並非不聽話,而是表達情緒的方式。父母需要以同理心面對寶寶的反應,理解他們的需求與恐懼。適度的安撫能幫助寶寶感受到支持,減輕分離焦慮帶來的壓力。


6. 建立信任的長期基礎

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症需要時間與耐心。透過一致的行動與溫柔的態度,寶寶會逐漸明白分離只是暫時的,父母始終會回到他們身邊。這樣的信任感將成為他們未來探索世界的基石。


7. 接受專業協助的時機

如果寶寶的分離焦慮情況特別嚴重,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考慮尋求專業意見。兒童心理專家能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幫助寶寶更好地調適情緒。


寶寶的分離焦慮症是一個過渡階段,當父母能以耐心與溫柔面對時,不僅能幫助寶寶渡過難關,也能促進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