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許多準父母都會考慮進行產前檢查,以確保胎兒的健康。其中,羊膜穿刺、羊水晶片分析與非侵入性產前檢測(NIPT)是常見的選擇。這些檢查各有不同的特點與適用情境,理解它們的差異有助於準父母做出合適的決定。


羊膜穿刺是什麼?

羊膜穿刺是一種傳統且準確的產前診斷方式,通常在懷孕16至20週進行。這項檢查的主要目的在於檢測胎兒的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第21對染色體三體症)、愛德華氏症(第18對染色體三體症)及巴陶氏症(第13對染色體三體症)。


進行羊膜穿刺時,醫師會在超音波的引導下,使用細長的針穿過孕婦的腹部,取出少量羊水。羊水中含有胎兒脫落的細胞,這些細胞可用於進一步的基因分析,確定是否有染色體異常。


羊膜穿刺的準確率接近100%,但由於需要透過針刺取樣,仍有極低機率會引發流產或感染。這也是許多孕婦在考慮是否進行此項檢查時會有所顧慮的地方。


羊水晶片分析的功能

羊水晶片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是羊膜穿刺檢體的一種進階分析技術。這項檢查可針對染色體微小缺失或重複片段進行更詳細的檢測,提供比傳統染色體核型分析更精細的資訊。


羊水晶片分析適用於有遺傳疾病家族史、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寶寶或是有其他高風險因子的孕婦。雖然這項檢測可以發現許多傳統染色體分析無法察覺的異常,但也可能偵測出臨床意義不明的變異,導致孕婦需要進一步與遺傳諮詢專家討論。


NIPT是什麼?

非侵入性產前檢測(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是一種透過抽取孕婦的靜脈血來分析胎兒DNA的技術。由於胎兒的DNA會經由胎盤進入母體血液,因此可以透過此方式檢測胎兒是否有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與巴陶氏症。


NIPT的優點在於安全性高,僅需抽血即可進行檢測,不會增加流產風險。這項檢查的準確率高達99%,但無法取代羊膜穿刺,因為NIPT只能篩檢部分染色體異常,無法確診。若NIPT結果顯示高風險,醫師通常會建議進一步進行羊膜穿刺確認診斷。


三種檢測方式的比較


1. 安全性

NIPT是最安全的,因為它只是抽血,不會影響胎兒或母體。羊膜穿刺則有極低的流產風險,羊水晶片分析則是羊膜穿刺後的進一步分析,並不會額外增加風險。


2. 檢測內容

NIPT主要針對特定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和巴陶氏症。羊膜穿刺則可以進行更全面的染色體分析,羊水晶片則能偵測更細微的染色體變異。


3. 適用對象

NIPT適合所有孕婦,特別是35歲以上或對侵入性檢測有疑慮的孕婦。羊膜穿刺適用於高齡產婦、有家族遺傳病史或曾經生育染色體異常寶寶的孕婦。羊水晶片分析則更適合想進行更深入基因檢測的家庭。


如何選擇適合的檢查?

選擇適合的產前檢查應根據孕婦的年齡、家族病史、醫師建議以及個人對檢查風險的接受度來決定。如果只是想初步篩檢,NIPT是一個安全且高準確度的選擇。如果需要更精確的診斷,羊膜穿刺會是必要的選項,而羊水晶片分析則適合希望獲得更詳盡資訊的家庭。


面對懷孕期間的各種產檢選擇,與醫師充分討論並根據個人情況做出決定是最重要的。這樣才能確保母嬰健康,讓孕期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