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段充滿期待與挑戰的旅程,而在這段旅程中,某些健康議題需要特別關注,其中一項就是懷孕糖尿病。


這種在懷孕期間發生的糖代謝異常,不僅會對母體健康產生影響,也可能影響胎兒的生長與發育。


了解懷孕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進行正確的管理,是每位準媽媽的重要課題。




什麼是懷孕糖尿病?原因與危險因素


懷孕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簡稱GDM)是指懷孕期間首次發現的糖代謝異常。這種情況並不是媽媽懷孕前就已經有的糖尿病,而是在懷孕中期到晚期因為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而出現的血糖控制問題。


懷孕糖尿病的主要成因與懷孕期間體內激素變化有關。


孕期胎盤會分泌多種激素,例如胎盤泌乳素、雌激素與胎盤生長因子等,這些激素在幫助胎兒發育的同時,也會減少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懷孕期間的體重增加與代謝負荷加重,也進一步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難度。


某些女性的風險特別高,應該提高警覺,例如:

  • 年齡大於35歲的高齡產婦。
  • 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
  • 懷孕前已有肥胖問題。
  • 過去懷孕時曾患有懷孕糖尿病或生產過巨大兒(超過4公斤)。
  • 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史。




如何診斷懷孕糖尿病?


在台灣,醫療機構通常會在懷孕的24至28週進行篩檢,以確認是否有懷孕糖尿病的可能性。篩檢方法多以「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簡稱OGTT)為主。


OGTT的程序如下:


  • 進行空腹血糖測試,確認初始血糖水平。
  • 飲用含有特定濃度葡萄糖的溶液。
  • 分別在1小時與2小時後抽血,測量血糖濃度。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建議,以下標準可用來診斷懷孕糖尿病:


  • 空腹血糖≥92 mg/dL。
  • 飲用葡萄糖後1小時血糖≥180 mg/dL。
  • 飲用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153 mg/dL。
  • 若有任何一項數值超過上述標準,即可診斷為懷孕糖尿病。




懷孕糖尿病的健康風險


懷孕糖尿病若未被妥善管理,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健康風險,影響到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對母體的影響包括:


  • 增加妊娠期高血壓與子癇前症的風險。
  • 增加剖腹產的機率。
  • 分娩後較高的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對胎兒的影響則包括:


  • 巨大兒的風險升高,可能導致分娩時的產道撕裂或其他分娩併發症。
  • 新生兒低血糖,因為胎兒過度依賴母體高血糖而分泌過多胰島素。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 長期來看,嬰兒未來罹患肥胖與代謝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如何管理懷孕糖尿病?


一旦確診懷孕糖尿病,管理的重點在於維持血糖穩定,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以下幾項是主要的管理策略:


飲食控制

懷孕糖尿病的管理首要重點是飲食規劃。


營養師通常會依據孕婦的體重、活動量與胎兒的生長需求,設計個人化的餐單。


原則上,建議少量多餐,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全穀類、蔬菜與瘦肉,並避免過量的甜食與精緻澱粉。


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血糖。


孕婦可以選擇像是散步、孕婦瑜伽或游泳等低強度的運動,每週進行3至5次,每次30分鐘左右,並避免過於劇烈或會增加腹部壓力的運動。


血糖監測

準媽媽需要定期測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了解血糖控制的情況,並根據醫師的建議進行調整。


藥物治療

若飲食與運動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胰島素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懷孕期間避免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因為某些藥物可能對胎兒有潛在的風險。




懷孕糖尿病的分娩與產後管理


患有懷孕糖尿病的媽媽在分娩與產後也需要特別注意,以確保母嬰健康。


分娩方面,醫師通常會根據胎兒的大小與孕婦的健康狀況來決定分娩方式。


如果胎兒估計體重超過4公斤,可能會建議剖腹產以避免自然分娩的風險。


產後的健康管理同樣重要。大部分患有懷孕糖尿病的媽媽,生產後血糖會逐漸恢復正常,但仍需在產後6至12週進行一次OGTT,以確認血糖狀況是否完全恢復。


此外,媽媽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降低未來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懷孕糖尿病的管理並非僅靠孕婦一人完成,家人的支持與醫療團隊的協助同樣至關重要。


家人可以在日常飲食中給予協助,提供心理支持,而醫療團隊則會為孕婦提供專業的指導,從血糖監測、飲食建議到胎兒健康的追蹤,確保整個孕期的安全與健康。


總結來說,懷孕糖尿病雖然看似複雜,但只要進行正確的管理與積極配合,準媽媽們仍然可以迎接一個健康的寶寶。


健康資訊站關心您與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