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與跨代參與救災的意義與影響主要在於強化防災教育與社區韌性,促進不同世代間的知識傳承與合作,提升整體災害應變能力與社會凝聚力。
具體來說:
-
家庭作為防災教育的基礎單位,透過親子互動與跨代參與,能讓防災知識與技能在家庭內部傳承,增強每個成員的應變能力。例如「守護臺灣探險記」活動透過親子防災闖關與科普講座,讓家庭成員在輕鬆氛圍中學習防災知識,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合作與互助。
-
跨代參與促進經驗與智慧的傳承,長輩的生活經驗與文化智慧結合年輕一代的學習與行動力,有助於形成更全面的防災策略與社區防護網。這種跨代合作能強化社區的社會資本,提升社區凝聚力與自主防災能力。
-
社區層級的防災韌性建構,家庭與跨代參與是社區自主防災的重要基石。社區透過居民間的人際互動網絡與組織合作,能有效動員資源,降低災害損失,並加速災後復原。以屏東大後部落為例,透過跨代與社區合作,成功轉型為自主防災社區,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集體意識。
-
提升災害應變與自救能力,家庭與跨代參與能使防災工作不僅是政府責任,而是全民共同參與的使命。這種參與感有助於平時檢視社區環境、建立防災組織系統,並於災時發揮自救與互救功能,降低災害損失。
所以,家庭與跨代參與救災不僅強化個人與家庭的防災能力,也促進社區整體的韌性與凝聚力,形成多層次、多世代合作的防災網絡,對提升社會整體的災害應變與復原能力具有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