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棒玩具的磁力強度通常較磁力片集中於兩端,強調磁極方向性與磁力互動,主要用於科學教學展示磁力線和磁極吸引排斥效果;磁力強度依品牌與設計不同,但一般不會過強以避免夾傷兒童手指,且磁力不宜過弱以確保組合穩定性。
安全控制方面,台灣玩具安全標準(如CNS 4797-3)規定,8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中磁鐵磁通量指數不得超過50 kG²mm²(0.5 T²mm²),且磁鐵不得鬆散或易脫落,以防止誤吞造成腸胃道穿孔等嚴重傷害。磁力棒因體積較大,誤吞風險較低,但仍須防止磁鐵脫落;磁力片因體積較小且多塊,若磁鐵脫落更易造成誤吞風險,特別是3歲以下幼兒需特別注意。
材質上,磁力棒多為塑膠外殼包覆磁鐵,結構較簡單且堅固;磁力片則多使用ABS或更高級塑料(如MABS),具透明度高、親膚且不易碎裂的特性,部分品牌採用環保無毒塑料並設計圓角以提升安全性。
所以,磁力棒玩具的磁力強度設計以教學展示為主,安全控制重點在於磁鐵磁通量限制、結構完整防止脫落,以及適齡標示與警語,避免兒童誤吞及夾傷風險。選購時應確認產品符合國家玩具安全標準並有清楚安全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