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與摩托車駕駛行為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缺乏外層防護,事故傷害嚴重
機車騎士因為沒有汽車的外層車體防護,一旦發生碰撞,騎士往往會受到多重衝擊(如撞擊車輛後再撞擊地面),因此受傷風險和嚴重程度遠高於汽車駕駛。 -
駕駛行為與風險感知的關聯
騎士對危險的感知程度直接影響其駕駛行為。研究指出,機車使用者普遍低估自己涉入事故的機率,導致較高頻率的危險駕駛行為,如超速、違規變換車道等。 -
操作不當導致事故風險增加
騎士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常會過度急煞車,導致輪胎鎖死、打滑或車輛失控自摔。此外,低速時不穩定的騎乘姿勢(如轉動把手或身體反方向移動)也容易造成倒車事故。 -
載人行為影響安全
摩托車載人時,乘客若未正確坐姿(如側坐或未抓穩騎士),會影響車輛平衡與操控,增加事故風險。建議乘客應跨坐並雙手抓穩,配合騎士動作,尤其在轉彎時。 -
環境因素與騎士反應
路面狀況(如落葉、風沙)會降低輪胎與地面摩擦力,增加打滑風險。騎士視線受阻(如昆蟲飛入眼睛)時,若用手搓揉眼睛導致單手操作,也會提高危險性。 -
違規行為與心理因素
駕駛人違規行為多受主觀心理影響,如急躁、低風險感知等,這些行為是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人為因素。了解並改善這些心理因素,有助提升交通安全。
綜合以上,機車與摩托車的駕駛行為對交通安全有顯著影響,尤其是風險感知不足、操作不當、載人不當及環境因素交互作用,均會增加事故發生率與傷害嚴重度。強化安全教育、提升風險意識及正確駕駛技巧是降低事故風險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