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齒並非一定要拔,是否拔除主要取決於智齒的生長狀況及對口腔健康的影響。以下是拔智齒與保守治療的主要考量:

何時不一定要拔智齒?

  • 智齒生長空間充足且方向正常,不會擠壓鄰牙,且能維持良好口腔清潔時,通常可以保留智齒,不會造成問題。
  • 若智齒沒有引起疼痛、發炎或蛀牙,且不影響咬合,也可考慮保守觀察。
  • 在某些特殊情況,如需要智齒作為牙橋支撐,或第二大臼齒已拔除,智齒也可保留。

何時建議拔除智齒?

  • 智齒生長角度歪斜(阻生智齒),造成鄰牙受擠壓或疼痛。
  • 智齒周圍牙齦反覆發炎、腫脹,或有感染風險。
  • 食物殘渣容易卡在智齒與鄰牙間,難以清潔,導致蛀牙或牙周病。
  • 智齒影響咬合,或對面沒有對咬牙,導致過度萌發或牙齦受刺激。
  • 為預防未來可能的問題,尤其在20歲左右智齒剛萌出、骨質較軟時拔除,傷口癒合較快。

保守治療的考量

  • 定期口腔檢查與X光追蹤智齒狀況。
  • 加強口腔清潔,避免食物殘留造成蛀牙或發炎。
  • 若智齒暫無症狀且清潔良好,可暫時不拔,持續觀察。
  • 一旦出現疼痛、發炎或蛀牙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是否拔除。

所以,拔智齒不是必然的選擇,重點在於智齒是否影響口腔健康及生活品質。保守治療適用於無症狀且易於清潔的智齒,但若有阻生、發炎或蛀牙等問題,則建議拔除以避免更嚴重的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