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撞到床欄的真實風險主要包括:

  • 窒息與夾傷風險:床欄間隙若超過6公分,寶寶的手、腳或頭部可能穿過欄杆卡住,造成窒息或受傷;間隙過小則可能夾傷寶寶肢體。
  • 床圍結構不穩定:活動式或下拉式床圍若固定不牢,可能鬆脫導致寶寶被卡住或夾傷,甚至床翻倒造成更嚴重傷害。
  • 防撞床圍的隱憂:雖然防撞床圍設計初衷是避免寶寶撞傷,但統計顯示床圍反而可能成為窒息的隱形殺手,增加寶寶卡住窒息的風險。
  • 跌落風險:寶寶若未被適當護欄保護,可能從床上跌落,尤其5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屬高危險群。

應對策略包括:

  • 選擇符合安全標準的床欄:確保欄杆間距不超過6公分,材質無毒且表面光滑,避免有尖銳邊緣。
  • 確保床圍結構穩固:避免使用設計不良或固定不牢的活動床圍,定期檢查床圍是否鬆動。
  • 避免使用厚重防撞墊:因防撞床圍可能增加窒息風險,建議慎重考慮是否使用,或選擇通風良好且安全設計的產品。
  • 環境監護與防跌措施:寶寶應在家長視線範圍內活動,離開時需他人協助照看;使用適合年齡的護欄或兒童床,並養成隨手拉起床欄的習慣。
  • 考慮無床圍設計:現代嬰兒床多建議採用無床圍或可拆卸床圍設計,方便清潔且降低窒息風險。

所以,寶寶撞到床欄的風險不僅是撞傷,更重要的是窒息、夾傷及跌落的潛在危險。家長應選擇安全合格的床欄產品,避免使用可能增加窒息風險的防撞床圍,並加強看護與環境安全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寶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