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的自然比例在全球及台灣的情況如下:
- 自然出生性別比(男嬰對女嬰的比例)通常約為 1.04至1.06之間,也就是每100位女嬰約出生104至106位男嬰,這是生物學上的自然現象。
- 這種比例的形成原因包括男嬰在子宮內的存活率較低,且出生後男嬰的死亡率也較女嬰高(如流產、死胎、疾病等),女性的平均壽命也較長,因此成年後男女比例趨於平衡甚至女性略多。
- 台灣近年來的出生性別比約為 1.070,已較20年前的1.108明顯下降,顯示「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逐漸減弱,社會對男女平等的接受度提高。
- 不同胎次的出生性別比差異不大,第一胎、第二胎及第三胎以上的性別比均接近1.07,反映現代家庭普遍不再偏好男孩。
- 環境因素也會影響性別比:母體在環境艱困時,男胎存活率會降低,反之則較高,這是生物適應性的一部分。
人口結構問題方面:
- 由於男嬰出生數略多,但男嬰死亡率較高,成年後男女比例趨於平衡。
- 在高齡人口比例較高、生活環境較好的國家(如日本),女性人口比例較多,性別比會低於100(女性多於男性)。
- 台灣過去因社會文化因素曾出現性別比失衡(如1990年達到1.10以上),但近年已逐漸回歸自然比例,這有助於維持人口結構的穩定。
總結來說,生男生女的自然比例約為1.05左右,台灣目前約1.07,屬於正常範圍內且有改善趨勢。這種自然比例與人口結構的平衡對社會穩定和性別平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