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涎儀式是華人傳統中為寶寶在滿四個月時舉行的重要習俗,目的是祈求寶寶健康成長、不再流口水,象徵寶寶開始長牙、身體逐漸成熟。以下是收涎儀式的傳統流程與準備事項:
傳統流程
-
穿著藍色服裝
寶寶會穿上藍色衣服,藍色象徵聰明活潑,寄託父母對寶寶的美好期望。 -
祭祖
長輩會準備祭品(如紅龜粿、牲禮、酥餅、紅線等),向祖先稟報並祈求保佑。 -
送頭尾禮
外公外婆家會準備「送頭尾」禮物,包括金帽徽的帽子、鞋子、衣服、褲子等,象徵對寶寶的祝福。 -
梳頭、長生豆、狀元筆、摸水芹(部分地區習俗)
這些步驟象徵祝福寶寶健康長壽、聰明伶俐。 -
收涎
長輩會用收涎餅乾在寶寶嘴邊輕擦,並在嘴唇上抹餅乾,邊念吉祥話,祈求寶寶不再流口水,健康成長。 -
蓋證書(部分現代儀式)
有些家庭會製作收涎證書,作為紀念。
準備事項
-
收涎餅乾
傳統以圓形、空心的餅乾為主,象徵「家門圓滿、福氣綿延」。現代餅乾種類多元,包括傳統餅乾、糖霜餅乾、客製化餅乾、甜甜圈、饅頭等,並用紅線串成一串(通常12或24個)掛在寶寶脖子上。 -
祭品準備
包括紅龜粿、牲禮、酥餅、紅線等,用於祭祖。 -
寶寶服裝
藍色衣服為主,象徵聰明活潑。 -
家族成員參與
儀式通常在家中舉行,由家人和親友共同參與,強調團圓與祝福。
儀式意義
收涎儀式不僅是寶寶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也象徵寶寶開始長牙、口水增多的階段結束。透過儀式,家人祈願寶寶健康、平安、順利成長,並藉由餅乾和吉祥話傳達祝福。
以上是收涎儀式的主要傳統流程與準備事項,具體細節可能因地區和家族習俗略有不同,但核心意義皆為祝福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