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常見的動作與行為可依月齡與發展階段做如下解析:

1. 9-10個月:扶著走路階段

  • 寶寶喜歡爬行,會開始扶著穩固的家具(如桌子、床邊、沙發)嘗試站立與移動。
  • 爸爸媽媽可在寶寶常爬行的區域放置穩固家具,並用玩具或呼喚吸引寶寶扶著走路。

2. 11-12個月:不扶放手站立與短距離行走

  • 寶寶可不扶物品自己站立3-5秒,並在大人牽手下走3-4步。
  • 有些寶寶能放手走3-5步,跌倒後能自己坐起再站立。

3. 13-15個月:平衡感提升與自主活動

  • 走路時會把手舉高或打開來保持平衡,姿勢可愛且逗趣。
  • 能蹲下撿玩具再嘗試站起,顯示肌力與協調性進步。

4. 1歲半以上:走路穩定且速度加快

  • 不需用手維持平衡,能玩「來抓我」等遊戲,走路速度較1歲時快很多。

寶寶學走路常見行為與建議

  • 扶著家具練習站立與移動:寶寶會利用家中堅固家具當支撐點,逐步練習站立與行走。
  • 大人牽手引導:初期可牽著寶寶雙手或腋下引領跨步,逐漸改為牽一隻手,幫助寶寶建立信心。
  • 提供安全環境:避免尖銳物品、滑倒危險,鋪設軟墊,讓寶寶能安心嘗試。
  • 使用學步推車需謹慎:建議寶寶走路較穩定且能控制煞車時再使用,避免推得太快摔倒。
  • 利用小矮凳練習扶站與蹲站:透過高低落差訓練膝蓋肌力與平衡感。

總結

寶寶學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扶著家具站立、扶著走路,到不扶手獨立行走,期間會出現扶手走、蹲下撿物、跌倒後自行站起等典型行為。家長可透過適當的環境布置、適度的引導與保護,促進寶寶自主學習走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