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退化與飛蚊症的形成機制主要與玻璃體的液化和結構變化有關。
-
玻璃體結構與成分:玻璃體是眼球內一種透明的膠狀物質,約由99%的水分和1%的固態物質組成,固態部分主要是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所形成的網絡結構。
-
玻璃體退化過程: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內的膠原蛋白網絡會逐漸解聚合,透明質酸釋放水分子,導致膠狀物質液化,這種現象稱為玻璃體液化。液化後,膠原蛋白纖維會崩解成纖維狀,形成浮游物。
-
飛蚊症的形成:這些浮游物在玻璃體內漂浮,當光線通過眼球時,浮游物會在視網膜上投下影子,患者便會感覺眼前有黑點、線條或蜘蛛網狀的漂浮物,即飛蚊症。
-
後玻璃體剝離:玻璃體退化液化後,可能導致玻璃體後界膜與視網膜分離,稱為後玻璃體剝離。這種剝離會使浮游物數量突然增加,且可能拉扯視網膜,造成裂孔或出血,進一步加重飛蚊症狀。
-
其他因素:高度近視者因眼軸拉長,玻璃體空腔變大,退化和後玻璃體剝離發生得更早,飛蚊症也較常見。此外,視網膜血管破裂出血或炎症等病理狀況也可能導致玻璃體內出現不透明物,形成病理性飛蚊症。
總結來說,玻璃體退化液化使膠原蛋白纖維聚集成浮游物,這些浮游物在視網膜上投影形成飛蚊症,而後玻璃體剝離及視網膜相關病變則可能加劇症狀或引發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