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與外向性格的形成是天生特質與後天養育共同影響的結果

  • 天生特質方面,研究顯示內向或外向的性格特質在嬰幼兒時期就能觀察到,且具有一定的遺傳基礎。例如,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卡爾.施瓦茲指出,2歲時表現出內向的孩子,即使長大到18歲,性格本質仍傾向內向,顯示這些性格特質是與生俱來的。此外,根據雙胞胎研究,外向或內向約有一半的成分來自基因遺傳。

  • 後天養育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行事作風和性格表現上。3歲前被視為個性養成的黃金期,這段時間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重要影響。例如,活潑外向的嬰兒若在充滿關愛和關注的環境中成長,可能會更擅於表達自我;而內向的孩子則可能因環境支持而逐漸適應社交場合。

  • 另外,性格並非絕對的內向或外向,多數人屬於中間型(中性人格),性格特質呈現連續體,且可以隨環境和經驗有所調整。

綜合來看,內向與外向是基因與先天氣質決定的核心特質,但後天的教養環境和經驗會影響其外在表現和行為方式,尤其在幼兒早期階段的養育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