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眾運輸在育兒環境方面面臨多項挑戰,社會包容度也有待提升,具體情況如下:
挑戰面向:
-
擁擠與設施不足:大眾運輸車廂擁擠、出入口狹窄,且車門關閉時間緊迫,增加親子出行的困難。家長經常遇到嬰兒車無法放置的問題,捷運約38%、公車約50%、火車超過54%的家長反映此困擾。
-
親子友善設施缺乏:大眾運輸內缺少親子專用座位和設施,捷運、火車、公車的親子座位缺乏率分別約為23%、47%、50%。親子車廂雖已設立,但使用率低且常被他人佔用,僅約17%家長使用過台鐵親子車廂,超過半數遇到被佔用的情況。
-
交通工具偏好:由於大眾運輸不夠友善,超過半數家長偏好使用私家車(53.3%)和機車(38%),而使用公車、捷運、火車的比例相對較低。
-
路面與外出障礙:推娃娃車出門常遇到路面顛簸、高低差等障礙,讓育兒外出像是「障礙賽」,增加家長負擔。
社會包容度:
-
社會態度兩極:部分社會大眾對帶小孩出門的家長態度不友善,近4成家長曾遭遇白眼、責備等不友善對待,育兒家庭在公共空間面臨眼光壓力。
-
呼籲同理與包容:育兒團體強調社會應給予家長和孩子更多理解與包容,推動「育兒禮貌運動」,希望大眾能適時禮讓與協助,讓親子感受到更多溫暖。
改善建議:
-
增設育兒友善設施:包括嬰兒車停放空間、親子專屬座位、友善廁所、便捷上下車動線等,減輕家長出行負擔。
-
加強宣導與管理:提升親子車廂使用率與管理,避免被非親子乘客佔用。
-
推動兒童友善城市理念:借鑑國際經驗,強化交通安全、舒適度、包容融合氛圍,打造多元遊樂與育兒空間。
總體而言,台灣大眾運輸在育兒友善度上仍有明顯不足,硬體設施與社會態度均需改善,唯有結合政策推動與社會共識,才能創造更包容、便利的育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