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與北部地區的生育率與經濟狀況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生育率持續低於人口替代水準:台北市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已低於聯合國定義的2.1人口替代水準,意即生育率不足以維持人口長期穩定,這是少子女化的重要指標。
-
高房價對生育率的負面影響:研究指出,台北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房價與收入的比例)上升,會顯著抑制生育率。具體來說,房價所得比每增加1%,總生育率會下降約0.141%。這是因為高房價增加了年輕家庭的經濟負擔,降低了生育意願。
-
女性勞動參與率與教育水平的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和高等教育率的提升,也與生育率下降有關。當女性勞動參與率和教育水平每增加1%,生育率分別下降約0.473%和0.446%。這反映出女性在職場與家庭之間的平衡壓力,影響生育決策。
-
晚婚與育兒負擔:台灣整體初婚年齡已超過30歲,適合生育的黃金期被壓縮,加上育兒成本高昂、職場與家庭平衡困難,導致年輕人選擇晚婚、少生甚至不生,這在台北市及北部地區尤為明顯。
-
經濟壓力與低薪問題:除了房價外,低薪問題也是影響生育率的重要經濟因素。高房價與低薪的雙重壓力,使得年輕家庭難以承擔育兒成本,進一步抑制生育意願。
綜合來看,台北市及北部地區的生育率低迷,與高房價、女性教育及就業狀況、晚婚趨勢及經濟負擔密切相關。政府若要提升生育率,需從降低育兒成本、合理控制房價、改善職場友善政策等多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