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零用錢的家長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擔心孩子亂花錢:有些家長害怕孩子有了零用錢後會養成亂花錢的習慣,尤其是擔心孩子會花在零食、飲料等不健康的東西上。
  • 認為孩子沒有需要用錢的地方: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其實沒有必要用錢,因為生活所需都由家長提供。
  • 認為孩子尚未準備好管理金錢:有教育觀點認為,10歲以下的孩子還不適合學習金錢管理,應該先專注於其他發展任務,如情緒認知、人際互動等,等孩子準備好再給予零用錢。
  • 避免用零用錢來交換家事或成績:有些家長不給零用錢,是因為反對用金錢來激勵孩子做家事或學業,認為這會扭曲孩子的動機。

孩子對於不給零用錢的反應則常見有:

  • 感到不被信任或不公平:許多孩子表示沒有零用錢會覺得爸媽不可信任,甚至有義憤填膺的感覺,覺得爸媽不願意給錢卻又不說明理由,造成親子間信任缺失。
  • 缺乏金錢管理的學習機會:孩子可能無法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管理金錢,錯失重要的人生理財教育。
  • 因同儕壓力感到困擾:尤其九歲以上的孩子,會因為同儕擁有零用錢而感到壓力,可能會希望自己也有零用錢以購買同樣的物品。

綜合來看,家長不給零用錢多半是出於保護孩子、避免不當消費或認為孩子尚未具備理財能力的考量,但這也可能導致孩子感受到信任缺失與學習機會的缺乏。專家建議,若給予零用錢,應同時建立明確規範與理財教育,讓孩子學會儲蓄與合理使用金錢,避免零用錢成為獎勵或交換家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