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戴手錶,尤其是智慧手錶,家長與學校在安全考量與心態上有多重面向:

安全考量:

  • 定位與聯繫功能:智慧手錶通常配備GPS定位與通訊功能,讓家長能隨時掌握孩子位置,降低走失或意外的風險,並能即時聯繫,增強家長的安全感與安心感。

  • 緊急求救功能:部分智慧手錶設有緊急求救鍵,孩子遇到危險時可快速求助,這是家長願意讓孩子佩戴的重要理由之一。

  • 使用安全與隱私風險:智慧手錶可能存在個資外洩的風險,且若功能過於複雜,可能讓孩子沉迷遊戲或過度通訊,影響情緒控管與生活自理能力。醫學專家建議,電子產品的使用最好從國中開始較為適合。

  • 產品安全問題:曾有智慧手錶爆炸造成燒燙傷的意外,提醒家長選購時應注意產品品質與安全認證,並定期更新韌體以提升安全性。

家長心態:

  • 安全與安心優先:多數家長購買智慧手錶是為了確保孩子人身安全,尤其在孩子獨自上下學或外出時,能隨時保持聯繫,減少焦慮。

  • 同儕壓力:部分孩子因同學普遍佩戴智慧手錶,會向家長提出購買要求,家長在考量安全之外,也會考慮孩子的社交需求。

  • 擔心分心與影響學習:有家長與老師擔心智慧手錶會讓孩子分心,影響課業表現,甚至在上課期間偷偷使用,造成教學干擾。

  • 選擇與管理:家長普遍會選擇功能簡單、具備兒童模式的智慧手錶,並設定使用規範,避免過度使用與保障隱私安全。

綜合來看,國小生戴智慧手錶的安全考量主要在於保障孩子的即時聯繫與定位安全,但也需防範產品安全與過度依賴的負面影響。家長心態則在安全與安心、社交需求與學習影響間取得平衡,並強調選擇合適產品與使用規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