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是一位新手媽媽,最近發現六個月大的兒子小安總是愛把手指放進嘴裡吮吸。無論是醒著還是快要入睡,他的小手幾乎沒有離開過嘴巴。家裡的長輩看到後,紛紛勸她趕快制止,擔心影響牙齒發育,甚至會變成壞習慣。但另一位朋友卻說,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不必過度擔心。小雅陷入了矛盾,究竟該不該阻止呢?


1. 吃手是正常的發展階段


嬰兒透過嘴巴探索世界,吃手是他們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從大約2個月開始,寶寶會用嘴巴來認識周圍事物,這種行為能讓他們感到安全並舒緩情緒。因此,1歲前的嬰兒吃手通常不需要過度干涉。


2. 什麼時候需要干預?


雖然吃手在嬰兒時期是正常的,但若以下情況出現,家長就需要注意:


  • 超過2歲 仍然頻繁吮吸手指,可能影響牙齒排列。
  • 皮膚破損或發炎,導致感染風險增加。
  • 影響語言發展,若孩子長時間含著手指,可能影響發音學習。


3. 如何溫和引導孩子戒掉吃手?


如果孩子的吃手行為持續到2歲以上,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們改變習慣:


  • 提供替代品:給孩子一條柔軟的安撫巾或玩具,幫助他們找到安全感。
  • 轉移注意力:當孩子想吃手時,引導他們進行遊戲或其他活動。
  • 保持耐心與鼓勵:避免責罵或強制拉開孩子的手,這樣可能會增加焦慮感,反而更依賴吃手來安撫自己。


4. 吃手與心理需求的關聯


有些孩子長大後仍愛吃手,可能是因為心理需求未被滿足。例如:


  • 壓力或焦慮時,透過吃手獲得安全感。
  • 睡前習慣,有助於入睡。


家長可以透過更多的陪伴、擁抱,或建立其他安撫儀式,幫助孩子慢慢減少這個習慣。


5. 當需要尋求專業協助時


如果孩子4歲以上仍然頻繁吃手,並且影響到了牙齒發育或社交互動,建議諮詢兒科醫生或牙醫,尋求專業建議。


孩子吃手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1歲以前不必擔心,2歲以後可以溫和引導,而4歲以上若仍然無法改善,則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家長不需過度焦慮,耐心陪伴孩子,才能讓他們在安全感中成長。